FFmpeg的scale滤镜介绍—FFmpeg API教程
作者:罗上文,微信:Loken1,公众号:FFmpeg弦外之音
FFmpeg 的滤镜 API 其实有 3 种调用方法,我个人觉得他是 3 种用法,如下:
1,用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一个一个地创建滤镜(AVFilterContext
),然后用 avfilter_link
函数把各个滤镜的输入输出连接起来,这种方式比较灵活,但是非常繁琐。
2,下面的命令定义了一个滤镜字符串 "[0:v]scale=iw/2:ih/2"
,直接使用 avfilter_graph_parse2
来解析这个字符串。avfilter_graph_parse2
函数内部会根据字符串的语法规则把所有滤镜链接起来。
ffmpeg.exe -i juren-30s.mp4 -filter_complex "[0:v]scale=iw/2:ih/2" output.mp4 -y
上面的 [0:v]
,代表取第一个输入文件的视频流。上面这种就是 ffmpeg.c
里面的滤镜用法。实际上[0:v]
的用法也是比较繁琐,这样会开放输入跟输出给其他滤镜实例来连接,也就是说用了 [0:v]
,那你必须 调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新建 buffer/buffersink 滤镜实例来连接 AVFilterInOut
,如果有多个输入文件,你要调多次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。
3,第三种使用滤镜的方法,其实也是定义一个字符串,然后丢给 avfilter_graph_parse2
函数,只不过这个字符串是这样的。如下:
"buffer=video_size=%dx%d:pix_fmt=%d:time_base=%d/%d:pixel_aspect=%d/%d:frame_rate=%d/%d[main];"
"[main]scale=%d:%d[result];"
"[result]buffersink"
上面的字符串直接定义了 buffer/buffersink
的规则,上面的字符串丢给 avfilter_graph_parse2
的时候,他会自动创建 buffer/buffersink
滤镜。如果有多个输入文件,直接加一行 buffer
字符串即可。
第三种用法,我个人觉得是最简单的,根本不用管那个 AVFilterInOut
的数据结构。
本文就以 scale滤镜 为例,来演示上面这 3 种使用滤镜的方法,scale
是一个可以调整图像宽高的滤镜。其他的功能性滤镜也是一样的用法。
本文的代码下载地址:GitHub,里面有 3个项目。
现在先来讲第三种用法,因为最简单,请打开 scale-3 项目的代码。
下面就结合本文的 scale-3 项目代码来理解一下上面的数据结构跟函数,请看下图:
上图是初始化 跟打开 一个滤镜 的代码,函数调用如下:
avfilter_graph_alloc
➔ avfilter_graph_parse2
➔ avfilter_graph_config
。
上面这 3个函数的调用比较容易看懂。比较不容易明了的是下面这两行代码:
//根据 名字 找到 AVFilterContext
mainsrc_ctx = avfilter_graph_get_filter(filter_graph, "Parsed_buffer_0");
resultsink_ctx = avfilter_graph_get_filter(filter_graph, "Parsed_buffersink_2");
avfilter_graph_parse2
函数接受字符串 "Parsed_buffer_0" ,"Parsed_buffersink_2"。
这两个字符串是怎么算出的呢?
往 滤镜容器 创建 滤镜上下文 的时候,每个 滤镜上下文 都有一个名字的,这个名字的规则如下:
上图代码中的 name
就是 字符串里面的 buffer
或者 buffersink
。 index 是什么呢? index 代表第几个滤镜上下文。
第一个滤镜上下文是 buffer= .... [main]
,index 是 0,拼起来就是 Parsed_buffer_0
。这是一个 buffer 滤镜(输入滤镜)
第二个滤镜上下文是 [main]scale=%d:%d[result]
,index 是 1,这是一个 scale
滤镜,拼起来是 Parsed_scale_1
,不过这个滤镜我们 scale-3 项目代码没调出来不用管。
第三个滤镜上下文是 [result]buffersink
,index 是 2,这是一个 buffersink
滤镜(输出滤镜),拼起来是 Parsed_buffersink_2
现在,只要往 buffer
滤镜上下文 发 AVFrame
,从 buffersink
滤镜上下文 读 AVFrame
,就可以了。图像缩小了一倍。代码如下:
最后,就需要释放 滤镜相关的内存,释放也很简单,因为无论是 通过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还是 avfilter_graph_parse2
创建的滤镜上下文,都放进去了滤镜容器里面。
所以只需要调 avfilter_graph_free
来释放 滤镜容器 即可,容器里面的滤镜上下文都会全部释放。
//释放滤镜。
avfilter_graph_free(&filter_graph);
下面我们继续讲 第一种 最原始的创建滤镜的方法,里面没有用到 字符串滤镜语法。完全是一个一个滤镜创建,然后连接起来的。
请打开 scale-1 项目的代码。请看下图:
上图中的函数调用流程如下:
avfilter_graph_alloc
➔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➔ avfilter_link
➔ avfilter_graph_create_filter
➔ avfilter_link
➔ avfilter_graph_config
可以看出了,如果滤镜很多,要写很多代码,但是这种原始的方式是最灵活的,你想怎么链接都可以。
avfilter_link
函数有一个重点,就是第二第四个参数,这是一个下标,本文填0即可,这两个参数特别重要,在 《FFmpeg的split滤镜介绍》文章有讲解。
scale-1 项目的代码 没有使用 avfilter_graph_parse2
函数。
至此,第一种使用滤镜的方法也讲解完毕了。
最后讲 第二种 调用 滤镜函数的方法,代码在 scale-2 项目里面,这种方法就是 ffmpeg.c
里面的滤镜用法,可以说是官方用法。
scale-2 项目的代码虽然跟 ffmpeg.c
用的同一种滤镜调用方法,但是 ffmpeg.c
里面的滤镜功能更加复杂,因为他要根据 [0:v]
定位到哪个文件哪个流。
FFmpeg 为了实现这些命令行滤镜功能,导致 ffmpeg.c
里面的滤镜代码非常复杂,但实际上,滤镜函数的调用,难度其实是跟 scale-2 项目一样的。
下面就我们一起探索 scale-2 项目的代码,请看下图:
上面的代码 是 创建 buffer ctx
跟 buffersink ctx
,跟之前一样。
继续看后面代码,如下:
实际上 第二种方法,我个人觉得是专门 为 ffmpeg.c
准备的,如果你是一个库使用者,使用本文的第三种方法即可。
scale-2 项目由于传给 avfilter_graph_parse2
函数的字符串没有定义 buffer
跟 buffersink
,所以默认不会创建这两个 滤镜上下文。但是他会提供 AVFilterInOut
开放入口跟出口给你自己创建的 buffer
跟 buffersink
来连接。
上面我打印了一些 cur 变量的值,运行结果如下:
scale-2 项目的代码看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,这是因为我没有管那个 [0:v]
,我的输入文件是写死的。一旦要实现 ffmpeg 命令行滤镜的功能,代码就会异常复杂。
这个 [0:v]
标记语法是可以自定义的,定义成怎样的都可以,里面的 0 跟 v 代表什么完全是由你自己的代码决定。
你可以用 [a:vvv]
来表示第一个文件的视频流,这也是可以的,这只是一个标示,这个 [a:vvv]
标示会被解析成 AVFilterInOut
结构,然后你就可以创建一个 buffer
入口滤镜来链接这个 AVFilterInOut
。
具体 ffmpeg.exe
转换器 配置滤镜,解析 [0:v]
的逻辑,推荐后面再阅读《configure_filtergraph配置滤镜容器》
感谢 NETINT(镕铭微电子) 赞助《FFmpeg原理》免费版一书的服务器费用,下面是 VPU 产品介绍